针对建设工程检测市场秩序不规范,特别是检测报告弄虚作假,检测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和安全,致使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等现象,多省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已开通智能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例如:对检测报告封面二维码进行扫描,扫描后手机自动链接检测数据服务器,弹出检测报告主要信息,实现辨识检测报告真伪。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领域,当监管人员在工地发现监管实体质量存疑时,就需要相应的检测报告进行核查。但是,随着新区建筑工程检测市场逐步放开,检测机构参差不齐,检测报告弄虚作假情况开始冒头。对此,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及时采取智能化管理手段,给检测报告打上“身份证”防造假,先行一步“补短板”。
这个“身份证”,就是在出具的建筑质量检测报告中,新增一个独一无二的二维码防伪标识。行业监管人员和工程各方只要通过手机微信扫描报告中的二维码标识,即能连上服务数据库查看该份报告的编号、工程名称、见证单位、检测数据、检测结论等主要信息,查询人可核查显示信息与检测报告内容的一致性,以判断报告真伪。
“以前遇到报告与实际情况对不上的情况,基本凭监管人员自身经验和素养,来判断报告所示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和安全水平。”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质监室主任张狄表示,随着今后新区检测市场进一步向外来检测机构放开,这种传统监管方式显然难以满足更加复杂的市场监管要求。
在检测报告上引入二维码防伪标识后,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就能以此把控各个检测单位报告的真实性,极大地杜绝虚假检测报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同时这也相当于在检测市场监管中新增加了一种监管手段,让不断放开的检测市场更加规范化运行。
目前经过一个月多的试运行,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已在线上纳入二维码防伪标识检测报告1064份,涉及混凝土抗压、钢筋焊接、水泥砂石配比、防水等项目。
下步,相关单位还将根据新区检测市场放开步伐以及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继续扩大二维码防伪标识检测报告纳入范围。“以检测报告‘实名’为突破口,还可以拓宽向下监管链条,在探索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建筑原材料质量监管体系上发力,进一步确保我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北京有没有这个要求,跟当地质量监督部门沟通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