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依据,现行标准为《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3。其主要内容如下:
材料要求:
钢管:将原标准中 φ48×3.5 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 φ48.3×3.6,取消了 φ51×3.0 钢管。钢管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其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等缺陷,钢管必须进行防锈处理,如涂刷防锈漆等。
扣件: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 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扣件的形式有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等,应根据不同的连接部位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扣件。
荷载规定:
荷载分类:包括永久荷载(如脚手架结构自重、构配件自重等)和可变荷载(如施工荷载、风荷载等)。
荷载计算:对不同类型的荷载应按照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其标准值和设计值。例如,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统一为:(取 n = 10)。
荷载效应组合: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 0.85 提高为 0.9,在进行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时,应根据不同的工况和使用要求,对各种荷载进行组合计算。
设计计算:
一般规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设计计算内容包括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计算等。
计算方法:根据脚手架的不同类型(如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满堂脚手架等)和受力情况,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计算,确保脚手架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构造要求:
立杆:立杆的间距、垂直度、接长方式等应符合规范要求。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以保证立杆的稳定性。相邻立杆的接头应错开布置,不得在同步内设置。
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 3 跨;横向水平杆应在纵向水平杆的下方,根据脚手板的铺设情况设置。水平杆的连接应采用对接扣件或搭接扣件,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
剪刀撑:在脚手架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应设置剪刀撑,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宜在 45°~60° 之间,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方式。
连墙件:连墙件是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的重要构件,其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包括连墙件的间距、连接方式、抗拉和抗压强度等。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
防护设施:脚手架应设置防护栏杆、脚手板、安全网等防护设施,以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防护栏杆的高度、间距应符合规定,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不得有探头板。安全网应挂设严密,与脚手架固定牢靠。
施工要求:
施工准备:在搭设脚手架之前,应做好场地平整、排水畅通、基础处理等工作,确保脚手架的基础牢固可靠。同时,应对构配件进行检查和验收,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
搭设过程:脚手架的搭设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搭设的质量和精度。在搭设过程中,应及时设置连墙件、剪刀撑等构造措施,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拆除作业:拆除脚手架时,应制定拆除方案,并对拆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拆除作业应按照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顺序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和抛掷构配件。
检查与验收:
检查内容:包括构配件的质量、脚手架的搭设尺寸、构造措施的落实情况、连墙件的设置等。应对扣件的拧紧力矩进行检查,确保扣件的连接牢固可靠。
验收程序: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应进行分段验收,搭设完成后应进行整体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