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生
发帖时间:2011-09-26 01:49:17 楼主

模板安全计算中(梁底支撑只有2根立杆钢管,梁底无增加立杆),到第七步:纵向水平钢管验算扣件抗滑移力(就是立杆对纵向水平钢管的反力)为什么与第八步的立杆验算的受力相差2倍多?
按道理应该相差不大,尽管荷载组合不一样!!!
给我个合理的解释
问题补充:
模板安全计算中(梁底支撑只有2根立杆钢管,梁底无增加立杆),到第七步:纵向水平钢管验算扣件抗滑移力(就是立杆对纵向水平钢管的反力)为什么与第八步的立杆验算的受力相差2倍多?下面是1个梁的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250*500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4.25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250×5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3.6
梁侧楼板厚度(mm) 120
二、荷载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 0.07
面板及小梁 0.3
模板面板 0.5
模板及其支架 0.75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梁 1.5
板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kN/m2) 1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kN/m2)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2
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基本风压ω0(kN/m2) 0.25 非自定义:0.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1.06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0.8
三、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900
步距h(mm) 1800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b(mm) 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居中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45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3
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 1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250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2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2.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4500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二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2×12/6=24000mm3,I=bh3/12=1000×12×12×12/12=144000mm4
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07+(24+1.5)×0.5)+1.4×2,1.35×(0.07+(24+1.5)×0.5)+1.4×0.7×2]×1=17.34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07+(24+1.5)×0.5]×1=15.58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kN/m
q2=(G1k+ (G2k+G3k)×h)×b=[0.07+(24+1.5)×0.5]×1=12.82kN/m
1、强度验算
Mmax=0.125q1L2=0.125q1l2=0.125×17.34×0.122=0.03kN?m
σ=Mmax/W=0.03×106/24000=1.41N/mm2≤[f]=12.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521qL4/(100EI)=0.521×12.82×1254/(100×4500×144000)=0.025mm≤[ν]=l/400=125/400=0.31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3=0.375 q1静l +0.437 q1活l=0.375×15.58×0.12+0.437×1.76×0.12=0.83kN
R2=1.25q1l=1.25×17.34×0.12=2.71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3'=0.375 q2l=0.375×12.82×0.12=0.6kN
R2'=1.25q2l=1.25×12.82×0.12=2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50×10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66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8415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83.33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416.67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max{0.83+0.9×1.35×[(0.3-0.07)×0.25/2+0.5×(0.5-0.12)]+0.9max[1.2×(0.5+(24+1.1)×0.12)+1.4×1,1.35×(0.5+(24+1.1)×0.12)+1.4×0.7×1]×max[0.45-0.25/2,(0.9-0.45)-0.25/2]/2×1,2.71+0.9×1.35×(0.3-0.07)×0.25/2}=2.74kN/m
q2=max[0.6+(0.3-0.07)×0.25/2+0.5×(0.5-0.12)+(0.5+(24+1.1)×0.12)×max[0.45-0.25/2,(0.9-0.45)-0.25/2]/2×1,2+(0.3-0.07)×0.25/2]=2.03kN/m
1、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2.74×0.452,0.5×2.74×0.42]=0.22kN?m
σ=Mmax/W=0.22×106/83330=2.63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2.74×0.45,2.74×0.4]=1.098kN
τmax=3Vmax/(2bh0)=3×1.098×1000/(2×50×100)=0.33N/mm2≤[τ]=1.66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ν1=0.632q2l14/(100EI)=0.632×2.03×4504/(100×8415×4166700)=0.02mm≤[ν]=l/400=450/400=1.12mm
ν2=q2l24/(8EI)=2.03×4004/(8×8415×4166700)=0.19mm≤[ν]=l/400=400/400=1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即梁底支撑小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1l1,0.393q1l1+q1l2]=max[1.143×2.74×0.45,0.393×2.74×0.45+2.74×0.4]=1.58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3=1.11kN,R2=1.58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2l1,0.393q2l1+q2l2]=max[1.143×2.03×0.45,0.393×2.03×0.45+2.03×0.4]=1.17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3=0.98kN,R'2=1.17kN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钢管 主梁材料规格(mm) Φ48×2.8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19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25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max/W=0.715×106/4250=168.27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1.9kN
τmax=2Vmax/A=2×1.9×1000/398=9.55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2.11mm≤[ν]=l/400=900/400=2.25mm
满足要求!
4、纵向水平钢管时支座反力验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1.58kN,R2=1.58kN
标准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1.57kN,R2'=1.57kN
七、纵向水平钢管验算
钢管类型 Ф48×3.5 钢管截面面积A(mm2) 489
钢管截面回转半径i(mm) 15.8 钢管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钢管截面惯性矩I(cm4) 12.19 钢管截面抵抗矩W(cm3) 5.08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25 钢管抗压、弯强度设计值[σ](N/mm2) 215
计算简图如下:

R=max[R1,R2]=1.58kN,R'=max[R1',R2']=1.57kN
1、抗弯验算

纵向水平钢管弯矩图(kN?m)
σ=Mmax/W=0.24×106/4250=56.7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纵向水平钢管剪力图(kN)
Vmax=2.116kN
τmax=2Vmax/A=2×2.116×1000/398=10.63N/mm2≤[τ]=17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纵向水平钢管变形图(mm)
νmax=0.59mm≤[ν]=l/400=900/400=2.25mm
满足要求!
4、扣件计算
R=3.5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同理可知,左侧立柱扣件受力R=3.5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八、立柱验算
钢管类型 Φ48×2.8 立柱截面面积A(mm2) 398
回转半径i(mm) 16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25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λ=h/i=1800/16=112.5≤[λ]=150
长细比满足要求!
查表得,φ=0.55
1、风荷载计算
Mw=0.92×1.4×ωk×la×h2/10=0.92×1.4×0.21×0.9×1.82/10=0.07kN?m
2、稳定性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公式5.2.5-14,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
1)面板验算
q1=0.9×[1.2×(0.07+(24+1.5)×0.5)+0.9×1.4×2]×1=16.11kN/m
2)小梁验算
q1=max{0.77+(0.3-0.07)×0.25/2+0.9×[1.2×(0.5+(24+1.1)×0.12)+0.9×1.4×1]×max[0.45-0.25/2,(0.9-0.45)-0.25/2]/2×1,2.52+(0.3-0.07)×0.25/2}=2.55kN/m
同上四~七计算过程,可得:
R1=7.17kN,R2=7.17kN
立柱最大受力Nw=max[R1+N边1,R2+N边2]+Mw/lb=max[7.17+0.9×[1.2×(0.75+(24+1.1)×0.12)+0.9×1.4×1]×(0.9+0.45-0.25/2)/2×0.9,7.17+0.9×[1.2×(0.75+(24+1.1)×0.12)+0.9×1.4×1]×(0.9+0.9-0.45-0.25/2)/2×0.9]+0.07/0.9=10.12kN
f=N/(φA)+Mw/W=10116.36/(0.55×398)+0.07×106/4250=62.47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九、立柱地基基础计算
地基土类型 素填土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k(kPa) 140
立柱垫木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mf 0.5 垫板底面面积A(m2) 0.15
立柱底垫板的底面平均压力p=N/(mfA)=10.12/(0.5×0.15)=134.88kPa≤fak=140kPa
满足要求!

fany
回帖时间:2011-09-30 08:52:32 1楼

面板受力和小梁受力最终传递给立杆,因此验算立柱的时候,计算的受力是以上传递的力的汇总。
fany
回帖时间:2011-09-26 10:13:18 2楼

请把问题描述清楚,或者上传计算书、或者直接致电0571-88163113

其他类似问题

模板安全计算中(梁底支撑只有2根立杆钢管,梁底无增加立杆),到第七步:纵向水平钢管验算扣件抗滑移力(就是立杆对纵向水平钢管的反力)为什么与第八步的立杆验算的受力相差2倍多? 按道理应该相差不大,尽管荷载组合不一样!!! 给我个合理的解释问题补充:模板安全计算中(梁底支撑只有2根立杆钢管,梁底无增加立杆),到第七步:纵向水平钢管验算扣件抗滑移力(就是立杆对纵向水平钢管的反力)为什么与第八步的立杆验算的受力相差2倍多?下面是1个梁的计算书: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一、工程属性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KL250*500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4.25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250×500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3.6梁侧楼板厚度(mm) 120二、荷载设计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 0.07 面板及小梁 0.3 模板面板 0.5 模板及其支架 0.75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3) 24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梁 1.5 板 1.1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kN/m2) 1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kN/m2) 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2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基本风压ω0(kN/m2) 0.25 非自定义:0.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1.06 风荷载体型系数μ...阅读全文

黄先生 2011-09-26 7253 2

1400*1600截面的梁,支架长度8米, 支架高度5米,用软件计算梁底至少要增加四排支撑立杆,立杆纵横向间距都只有300左右,如何施工啊?专家论证时,专家说我软件有问题,是盗版的。还是我计算参数有问题?立杆和主梁采用48*3.5钢管,小梁方木6*10 其他参数按系统。请帮核算。...阅读全文

Jason 2017-06-30 3666 4

现有模板计算软件生成的剖面图,立杆既有顶托,又有底部托座;如何设置,立杆底部不设置托座,只有垫板,...阅读全文

雪冰 2020-09-19 965 2

地下一层有框架梁,上一层是梁和板,这一层的支撑想支撑在下一层的框架梁上,则模板支撑架的斜立杆如何计算?...阅读全文

豆豆781 2015-05-30 4479 1

如图所示,图中圈出的斜立杆的计算有没有好的计算内容或参考文献,求分享 问题补充: 斜立杆所产生的水平分力该如何解决呢...阅读全文

晓玩 2014-06-05 7786 7

售前客服

售后客服

咨询电话

0571-56665700

意见反馈

关注有礼

扫码关注公众号 资料千货免费获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