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的均匀系数不应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
2)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
3)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3 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原材;
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
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超过37.5mm;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超过53mm;
4)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表7.5.2的规定;
5)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应大于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应大于30%,对底基层不应大于35%;
6)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
7)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25%;
8)钢渣尚应符合本规范第7.4.1条的有关规定。
4 水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3款的规定。
7.5.2 稳定土的颗粒范围和技术指标宜符合表7.5.2的规定。
表7.5.2 水泥稳定土类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
项目 | 通过质量百分率(%) |
底基层 | 基层 |
次干路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次干路 |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
筛孔尺寸(mm) | 53 | 100 | — | — | — |
37.5 | — | 100 | 100 | 90~100 | — |
31.5 | — | — | 90~100 | — | 100 |
26.5 | — | — | — | 66~100 | 90~100 |
19 | — | — | 67~90 | 54~100 | 72~89 |
9.5 | — | — | 45~68 | 39~100 | 47~67 |
4.75 | 50~100 | 50~100 | 29~50 | 28~84 | 29~49 |
2.36 | — | — | 18~38 | 20~70 | 17~35 |
1.18 | — | — | — | 14~57 | — |
0.60 | 17~100 | 17~100 | 8~22 | 8~47 | 8~22 |
0.075 | 0~50 | 0~30② | 0~7 | 0~30 | 0~7① |
0.002 | 0~30 | — | — | — |
液限(%) | — | — | — | <28 |
塑性指数 | — | — | — | <9 |
注:①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7%;
②当用中粒土、粗粒土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底基层时,颗粒组成范围宜采用作次干路基层的组成.
7.5.3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应按本规范第7.2.2条的有关规定进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配时水泥掺量宜按表7.5.3选取。
表7.5.3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试配水泥掺量
土壤、粒料种类 | 结构部位 | 水泥掺量(%) |
1 | 2 | 3 | 4 | 5 |
塑性指数小于12的细粒土 | 基层 | 5 | 7 | 8 | 9 | 11 |
底基层 | 4 | 5 | 6 | 7 | 9 |
其他细粒土 | 基层 | 8 | 10 | 12 | 14 | 16 |
底基层 | 6 | 8 | 9 | 10 | 12 |
中粒土、粗粒土 | 基层① | 3 | 4 | 5 | 6 | 7 |
底基层 | 3 | 4 | 5 | 6 | 7 |
注:① 当强度要求较高时,水泥用量可增加1%。
2 当采用厂拌法生产时,水泥掺量应比试验剂量增加0.5%,水泥最小掺量对粗粒土、中粒土应为3%,对细粒土应为4%。
3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为3~4MPa,对底基层为1.5~2.5MPa;对其他等级道路基层为2.5~3MPa,底基层为1.5~2.0MPa。
7.5.4 城镇道路中使用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采用搅拌厂集中拌制。
7.5.5 集中搅拌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料应过筛,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应符合施工要求,井搅拌均匀。
3 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用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R7强度标准值。
4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损失。
7.5.6 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水泥土的压实系数宜为1.53~1.58;水泥稳定砂砾的压实系数宜为1.30~1.35。
2 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3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4 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7.5.7 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找平应符合本规范第7.2.7条的有关规定。
2 宜采用12~18t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压路机碾压,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3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4 当使用振动压路机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安全要求。
7.5.8 接缝应符合本规范第7.2.8条的有关规定。
7.5.9 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层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采用乳化沥青养护应在其上撒布适量石屑。
2 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3 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筑面层。
7.8.2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 控 项 目
1 原材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应符合本规范第7.5.1条第1款的规定。
2)土类材料应符合本规范第7.5.1条第2款的规定。
3)粒料应符合本规范第7.5.1条第3款的规定。
4)水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3款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每批次抽查1次;
检查方法:查检验报告、复验。
2 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大于等于97%;底基层大于等于95%。
2)其他等级道路基层大于等于95%;底基层大于等于93%。
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查1点。
检查方法:灌砂法或灌水法。
3 基层、底基层7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2000m2抽检1组(6块)。
检查方法:现场取样试验。
一 般 项 目
4 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平顺,无明显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推移、裂缝、贴皮、松散、浮料。
5 基层及底基层的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7.8.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