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模板、钢筋、混凝土)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填表范例
基础(模板、钢筋、混凝土)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填表说明
【规范名称及编号】《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条文摘录】
14. 2. 3 模板的制作、安装与拆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2.3-1的规定。
表14. 2. 3-1 基础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范围 | 点数 |
相邻两板表面高差 | 刨光膜板 | ≤2 | 20m | 2 | 用塞尺量 |
钢模板 |
不刨光膜板 | ≤4 |
表面平整度 | 刨光膜板 | ≤3 | 20m | 4 | 用2m直尺、塞尺量 |
钢模板 |
不刨光膜板 | ≤5 |
断面尺寸 | 宽度 | ±10 | 20m | 2 | 用钢尺量 |
高度 | ±10 |
杯槽宽度① | +20 0 |
轴线偏位 | 杯槽中间线① | ≤10 | 20m | 1 | 用经纬线测量 |
杯槽底面高程(支撑面)① | +5 -10 | 20m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预埋件① | 高程 | ±5 | 每个 | 1 | 用水准仪测量,用钢尺量 |
偏位 | ≤15 |
注:①发生此项时使用。
2 侧墙与顶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2.3-2的规定。
表14.2.3-2 侧墙与顶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范围(m) | 点数 |
相邻两板表面高差(mm) | 刨光膜板 | 2 | 20m | 4 | 用钢尺、塞尺量 |
钢模板 |
不刨光膜板 | 4 |
表面平整度(mm) | 刨光膜板 | 3 | 4 | 用2m直尺和塞尺量 |
钢模板 |
不刨光膜板 | 5 |
垂直度 | ≤0. 1%H且≤6 | 2 | 用垂线或经纬仪测量 |
杯槽内尺寸①(mm) | +3 -5 | 3 | 用钢尺量,长、宽、高各1点 |
轴线偏位(mm) | 10 | 2 | 用经纬线测量,纵、横各1点 |
顶面高程(mm) | +2 -5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注:①发生此项时使用。
14. 2. 4 钢筋加工、成型与安装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桥梁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2.4-1的规定。
表14. 2. 4-1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范围 | 点数 |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 +5 -10 | 每根(每一类型抽查10%且不少于5根) | 1 | 用钢尺量 |
箍筋尺寸 | 0 -3 | 2 | 用钢尺量,高、宽各1点 |
2 钢筋成型与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2.4-2的规定。
表14.2.4-2 钢筋成型与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范围(m) | 点数 |
配置两排以上受力筋时钢筋的排距 | ±5 | 10 | 2 | 用钢尺量 |
受力筋间距 | ±10 | 2 | 用钢尺量 |
箍筋间距 | ±20 | 2 | 5个箍筋间距量1尺 |
保护层厚度 | ±5 | 2 | 用尺量 |
14. 2. 5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与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拌制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与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14. 2. 5-l的规定。
表 14. 2. 5-1 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与最小水泥用量
环境条件与工程部位 | 无筋混凝土 | 钢筋混凝土 |
最大水灰比 | 最小水泥用量(kg/m3) | 最大水灰比 | 最小水泥用量(kg/m3) |
在普通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的混凝土 | 0. 65 | 250 | 0. 60 | 275 |
在严寒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的混凝土 | 0. 60 | 270 | 0. 55 | 300 |
注:表中水泥用量适用于机械搅拌与机械振捣的水泥混凝±;采用人工捣实时,需增加水泥25kg/m3。
2 集料中有活性集料时,应采用无碱外加剂,混凝土中总含碱量应符合表14. 2. 5-2的规定。
表14. 2. 5-2 混凝土总含碱量控制
项目 | 控制量 |
集料膨胀量(%) | 0. 02~0. 06 | >0. 06~0. 12 |
总含碱量(kg/m3) | ≤6. 0 | ≤3. 0 |
3 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配确定,其强度、抗冻性、抗渗性等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和易性、流动性应满足施工要求。
14.2.6 混凝土宜由集中搅拌站供应,自行搭设搅拌站时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有关规定。
14.2.7 混凝土运输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有关规定。
14.2.8 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模扳应经验收合格。模板内污物、杂物应清理干净,积水排干,缝隙堵严。
14.2. 9 浇筑混凝土自由落差不得大于2m。侧墙混凝土宜分层对称浇筑,两侧墙混凝土高差不宜大于30cm,宜1次浇筑完成。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厚度应符合表14.2.9的规定。
表 14.2.9 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
捣实水泥混凝土的方法 | 浇筑层厚度(cm) |
插入式振捣 |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 25倍 |
表面振动 | 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 25 |
配筋较密时 | 20 |
人工捣实 | 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 20 |
配筋较密时 | 15 |
14. 2. 10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插入式振捣器以直线式行列插入时,移动距离不应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以梅花式行列插入时,移动距离不应超过作用半径的1.75倍;振捣器不得触振钢筋。
2 振捣器宜与模板保持5~l0cm净距。
3 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表面平坦一致,开始浮现水泥浆为度。
4 在下层混凝土尚未初疑前,应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振捣。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5~lOcm。
5 现场需留置施工缝时,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应在留茬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凿毛处理(人工凿毛时强度宜为2.5MPa,风镐凿毛时强度宜为10MPa)。
14. 2. 11 混凝土运输与浇筑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表14.2.1l的规定。
表14.2.11 混凝土运输与浇筑的全部时间(min)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 时间要求 |
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 使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或粉煤灰水泥 |
20~30 | ≤90 | ≤120 |
10~19 | ≤120 | ≤150 |
5~9 | ≤150 | ≤180 |
注: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剂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14. 2. 12 混凝土成型后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养护方法进行养护。
14. 2. 13 人行地道的变形缝安装应垂直,变形缝埋件(止水带)应处于所在结构的中心部位。严禁用铁钉、钢丝等穿透变形带材料,固定止水带。
14.2.14 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且保护防水层的砌体砂浆强度达到3MPa后,方可回填土。
14.5.1 现浇钢筋混凝土人行地道结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 控 项 目
4 钢筋品种、规格和加工、成型与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钢筋按品种每批1次。安装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钢筋试验单和验收记录。
5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班或每100m3取1组(3块),少于规定按l组计。
检验方法:查强度试验报告。
一 般 项 目
6 混凝土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蜂窝、麻面、缺边掉角现象。
7 钢筋混凝上结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4.5.1的规定。
表14. 5. 1 钢筋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范围(m) | 点数 |
地道底板顶面高程(mm) | ±10 | 20 | 1 | 用水准仪测量 |
地道净宽(mm) | ±20 | 2 | 用钢尺量,宽、厚各1点 |
墙高(mm) | ±10 | 2 | 用钢尺量,每侧1点 |
中线偏位(mm) | ≤10 | 2 | 用钢尺量,每侧1点 |
墙面垂直度(mm) | ≤10 | 2 | 用垂线和钢尺量,每侧1点 |
墙面平整度(mm) | ≤5 | 2 | 用2m直尺、塞尺量,每侧1点 |
顶板挠度 | ≤L/1000且<10mm | 2 | 用钢尺量 |
现浇顶板底面平整度(mm) | ≤5 | 10 | 2 | 用2m直尺、塞尺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