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集点政采大数据
今年以来,各地都有曝出评标专家违法违规行为。
9月10日,四川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就发布通报,3名评标专家被取消评标资格;
据安徽网-合肥晚报报道,2019年1-7月,安徽合肥共对104名违规评标专家进行扣分处理;
据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示的评标专家扣分情况信息统计,自2019年1月至7月,91名评标专家被扣分处理;
5月,四川省评标专家管理委员会发布通报,33人利用评标专家职务便利非法受贿,其中8人涉案金额较大被判刑,刑期最长的为两年三个月;
.....
整理数据得知:2019年1月至10月评标专家失信处罚数量达到700多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11%。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评标专家失信处罚类型
各地对于评标专家失信的处罚主要有扣分处理、行政处罚、记入黑名单、记入不良信用等方式。据统计,在2019年1月至10月期间:
扣分处理的情况最多,有457条,占比62.43%;
行政处罚的情况有127条,占比17.35%;
列入黑名单的情况有97条,占比为13.25%。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待评标专家的失信处罚措施上监管部门更偏向于扣分处理。
2019年1月至10月评标专家处罚类型占比
评标专家地区失信指数
我们这里所说的地区失信指数,指的是各地评标专家失信事件数量占全国失信时间的比率,地区失信指数=地区失信数量/全国失信数量(指标包括黑名单、行政处罚、扣分处理、不良记录等)。数据结果汇总如下图:
2019年1月至10月地区总体失信指数分布
贵州省评标专家是失信指数最高,为43.46%;第二、第三位为安徽省和四川省,是失信指数分别为16.35%和13.62%。
以上三省的评标专家失信指数远高于其他省份,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三个省份在严抓评审工作纪律上力度更大。
扣分处理、行政处罚、计入黑名单是各省在对待评标专家失信的最主要的三种处罚方式,各省的处罚情况如何呢?请看下图!(彩色为高于此项情况平均值)
实行扣分处理的省份较为集中,主要围绕在贵州和安徽两省。其中贵州省比重为67.83%,安徽省占比为17.29%。
行政处罚是多数省份常采取的惩罚手段,其中四川省数量居多,为18.90%,其次是广西11.81%。除此之外,列入失信黑名单也是四川省常用的处罚方式。
处罚原因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知,评标专家处罚有轻有重,但追究其原因,均逃不过以下几点:
1. 不守纪律。在贵州省公示的被扣分专家中,86名专家因时间观念不强,未按时参加评审导致评审工作往后延长。
2. 责任心不强。主要为对待评审工作不认真,如:不按照招标文件进行评审、遗漏统计供应商递交的资质、错评资信、汇总出现错误等。
3. 专业知识不强。评标专家与所评项目专业不对口,在评审过程中无法科学评审。
4. 知法犯法。突破道德底线,不按实际情况评标,如收取好处、透露评标信息、与投标人串通等。
评审专家受贿处罚
关于评标专家受贿的处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第七十二条,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没收收受的财物,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不得再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评标专家受贿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一是评标专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二是评标专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也就是说索取他人财物的,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可构成受贿罪。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必须同时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条件,才能构成受贿罪。但是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实现,不影响受贿罪的认定。
根据《刑法》规定,一旦评标专家构成受贿罪,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将会被判处相应的刑罚,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随着政府采购严抓评标专家失信,惩戒失信的举措不断强化,进一步规范了评标专家行为,提升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维护政府采购公平公正形象以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其他政府采购活动的参与者。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级政府采购网公开项目信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公开采购信息中公布的公开项目信息以及信用中国网等,仅供参考.